進入2022年之后,國內汽車市場似乎進入了“國產頻道”,眾多自主品牌和國產車型在銷量層面表現優秀。比如一飛沖天的比亞迪,不管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還是在全品類乘用車領域,比亞迪都已經成為第一,展現出異常強勢的市場侵略性。而另一個“黑馬”品牌,自然就是奇瑞了,進入2022年之后,有多個月份,奇瑞汽車的廠家銷量都超過了 10萬輛,躋身一線自主品牌……
8月份各個廠商先后公布了銷量數據,乘聯會等機構也基于自身標準,公布了相關車企的批發銷量和終端零售銷量。按照乘聯會的批發銷量數據,奇瑞汽車8月份的批發銷量為13.2萬輛,位列國內車企第三位,僅次于比亞迪和一汽-大眾,同時奇瑞汽車也擠掉長安、吉利、長城這三家“老牌”一線自主品牌,與比亞迪一道,成為自主品牌車企銷量的前兩位。
毫無疑問,對于長期以來在國內市場“默默無聞”的奇瑞汽車而言,如今的銷量表現真可謂是“盛世如它所愿”了。超過13萬輛的月批發銷量,對于任何一家國內車企而言,都是非常強勢的存在了,至少能保證在一段時間內,不會走向邊緣化,而過往的奇瑞,一度在淘汰出局的邊緣徘徊。
不過乘聯會在給出奇瑞汽車8月批發銷量的同時,也給出了奇瑞汽車8月份的終端零售銷量,相比于奇瑞汽車非常強勢的批發銷量,終端銷量就有弱勢很多了,奇瑞汽車8月終端銷量只有7.5萬輛,位列國內車企第10位,位列自主品牌第4位。
和非常強勢的批發銷量一比 ,零售銷量就顯得和被“對半砍”一樣,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奇瑞汽車的批發銷量和零售銷量相差如此之大呢?畢竟比亞迪8月的批發銷量17.4萬輛,零售銷量16.9萬輛,相差也僅僅只有5000輛而已,奇瑞的差距高達5.7萬輛。
面對這樣的差距,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奇瑞壓庫了。所謂的壓庫,就是廠家生產出很多新車,但是廠家不管終端的經銷商能不能在終端消化這些車型,只為了自身的銷量數據好看或者回籠資金,將經銷商和4S店本不需要的新車大量批發給經銷商,造成經銷商庫存壓力過大,占用經銷商大量資金,壓庫嚴重的情況下,將直接導致經銷商資金鏈斷裂。在過去的幾年里,國內車企出現壓庫的情況特別多,難道奇瑞也是如此?
如果是其他自主品牌廠商,這種情況的確不稀奇,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多數自主品牌是沒有海外市場的,也就是說,這些自主品牌廠商幾乎都是國內產、國內銷,如果批發銷量遠大于終端零售銷量,那么答案只有一個,一定是壓庫給經銷商了,但是對于奇瑞汽車而言,情況卻是不一樣的。
據公開信息顯示,奇瑞汽車8月份的出口量為5.17萬輛,也就是說,奇瑞除了國內市場之外,在海外市場也有不錯的表現,很顯然,乘聯會也將出口到海外的新車數量算到了批發銷量里,而終端銷量,只是統計了在國內銷售的新車數量。實際上,將奇瑞汽車7.5萬輛的終端銷量和5.17萬輛的出口銷量相加,合計也有12.67萬輛,這就和13.2萬輛的批發銷量差距很小了。
所以奇瑞汽車的銷量結構,和很多自主品牌是不一樣的,最大的區別就是奇瑞汽車真的有比較可觀的海外市場銷量,而大量自主品牌走向海外市場,只是形式大于內容。而且在國內市場,很多消費者不是很認可奇瑞相關車型的外形和內飾設計,但是到了海外市場,奇瑞的核心產品力卻被充分認可,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奇瑞汽車都有不錯的銷量表現。比如瑞虎8的海外版本在8月銷量高達1.8萬多輛,瑞虎7銷量超過1萬輛,而這兩款車在國內的當月銷量分別不足1萬輛、1萬輛出頭,所以奇瑞汽車在海外市場的表現,還是很值得關注的。
所以從奇瑞汽車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相對健康的自主品牌“雛形”,在國內市場有一定的銷量,在海外市場也有銷量,海外銷量和國內銷量相差也不是很大。從一定程度上來講,海外市場規模較大,會有各種可能性,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也能讓奇瑞汽車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增強,不管是哪一個市場出現問題,至少不會滿盤皆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