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目前車身尺寸最大的SUV,上汽奧迪Q6在9月13日正式上市,售價為45.96-63.06萬元。
就在它上市的前一天,我到了廣州的一家上汽奧迪城市展廳去看看這車,本以為Q6會是店內被圍觀最多的一款,但沒想到,店內4組客人中有3組都是來看A7L的,只有一對中年夫婦在看Q6。
湊近打聽,估計是丈夫特意帶妻子來看車的,但妻子對這車似乎不太滿意。
雖然是全新面世的車型,但Q6在店內的受歡迎程度卻不如A7L。
“空間挺大的,坐著也舒服,但樣子一般般,看著不像奧迪的車,寶馬X5比它好看多了?!迸孔谲噧却蛄恐?。
“這車比X5大,有三排座椅,你看后備廂還挺大的……”男的一直在給妻子介紹Q6,看來是做足功課了,銷售顧問也在一旁幫嘴,但女的還是提不起興趣,沒多久,她就走到一邊看店內展品去了。
“看著不像奧迪的車”,女士無意中的一句話,恰恰道出這車的最大軟肋。
可能很多人已經知道奧迪Q6與大眾途昂之間的“關系”,兩者同屬MQB橫置平臺,軸距完全相同,前后懸架結構也沒有區別。盡管它的車身尺寸比Q7還大,45.96-63.06萬元的預售價也比同級別的國產寶馬X5更有吸引力,但核心硬件卻與起售價不到30萬的途昂幾乎完全一樣,這不禁讓人對其產品價值產生懷疑。
從命名來看,Q6與Q7很接近,但在技術上卻與大眾途昂是親兄弟。
從上汽奧迪的產品陣營來看,A7L與Q6都是相對高端的產品,本應是進一步拔高奧迪品牌形象的關鍵車型,但正如我們所見,A7L上市不到一年就進行了官降,Q6也只是“新瓶裝老酒”的車型,由此折射出的不僅是上汽奧迪產品戰略的問題,更藏著奧迪在中國市場的品牌危機。
被迫降價維持銷量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奧迪都是國內豪華品牌市場的領頭羊,但自2019年開始,奧迪開始有些力不從心了,從下圖可以看出,從2019年到今年上半年,奧迪在國內的銷量都被寶馬和奔馳壓制著,2021年更是被寶馬拉開了13萬的缺口。
今年的情況依然不樂觀,上半年奧迪在華累計銷量為316,984輛,較去年同期下滑了31.90%,不僅銷量是BBA中最低,下跌幅度也是最大的。在具體車型上,A4L、A6L、Q5L依然是奧迪的三大頂梁柱,但從今年的表現來看,這三款車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疲軟。
今年1-8月,奧迪A4L共賣出了101,203輛,超越了奔馳C級,僅次于寶馬3系,但這是靠終端長期提供巨額優惠換來的。以廣州市場為例,奧迪A4L入門版車型(40TFSI 時尚動感型,指導價32.18萬)已給出了超過6萬元的優惠!裸車價僅不到26萬元,是“34C”中優惠幅度最大的一款。
Q5L的情況亦類似,銷量看似可觀,但與寶馬X3和奔馳GLC相比,它的終端價格是最不堅挺的。A6L則更為堪憂,8月初才上市的2023款車型,如今已給出了近6萬的優惠,在成交價低于5系和E級的情況下,銷量依然不敵兩位對手,1-8月的累計銷量為81,028輛,同比增幅為-35.2%,與5系相比銷量差距高達4萬輛。
在奧迪主力車型當中,A6L是掉隊最明顯的一款。
主銷車型只能靠降價維持銷量,高端車型更是被同級對手拋開,這是品牌形象逐漸崩塌的信號。上汽奧迪的出現,本有希望重新樹立起奧迪的高端形象,但可惜,A7L自上市以來的最高月銷量僅為500余輛,微弱的市場聲量難以擔起拔高品牌的重任,官降應該是最合理的選擇。
燃油車產品線已再無驚喜
若品牌形象和產品素質都過硬,哪個車企愿意大幅降價呢?論品牌,奧迪還是有一定號召力的,但論產品——尤其是作為主力的燃油車,奧迪確實已逐漸落后于時代了。
最明顯的是在動力部分,在混動技術已百花齊放的當下,奧迪的主力車型依然是采用純燃油動力,即便是定位較高的A7L,其2.0T版本依然是搭載EA888發動機與DL382七速雙離合變速箱這套經典搭配,硬件上與A4L并無差異,只有3.0T版本才象征性地搭配一套48V輕混系統,對動力和能效的提升聊勝于無。
A7L定位為轎跑車,但在機械硬件上與A4L、A6L并無區別。
在車型平臺上,奧迪多年來也只有MLB Evo以及MQB可用,與大眾品牌之間的定位區隔也不斷縮小。還有人記得大眾輝昂嗎?該車正是基于與A4L、A6L、A7L相同的MLB Evo平臺打造,幸虧輝昂的銷量并不理想,否則大概率會對奧迪的主力轎車造成沖擊。
再到奧迪Q6,它的車型級別比Q5L更高,價格也更貴,但用的卻是次一級的MQB平臺,與大眾途昂相比確實“沒區別”,但后者已是一款十分成熟且市場表現穩定的車型,上半年還取得中大型SUV亞軍,Q6能否在其基礎上挖掘更多剩余價值,還是需要打一個大問號。
不可否認,相當一部分豪華車消費者追求的是品牌而不是產品本身,但優秀的產品毫無疑問又是品牌的重要支撐,以現有的燃油車產品線來看,奧迪正在快速地消耗著過去的優良資產。不排除四環Logo還能為用戶帶來一定的品牌加成,但在毫無驚喜可言的技術面前,再大的品牌光環也會有暗淡的一天。
押注純電動,但新能源銷量依舊被壓制
當然了,堂堂大奧迪不可能在技術研發上徹底擺爛,他們在新產品上確實有著認真的思考,只不過對象并非燃油產品,而是純電動車。
自2019年開始,奧迪就在中國市場陸續投放了一系列“e-tron”車型,既有像Q2L e-tron這樣基于老平臺打造的車型,也有像Q4 e-tron這樣基于全新純電平臺打造的新產品。本以為能憑借密集的產品攻勢在新能源領域闖出一番新天地,但從市場表現來看,“e-tron們”可以說是輸得一敗涂地。
奧迪“e-tron”系列的產品形象很早就樹立起來了,但在銷量上一直未能取得突破。
今年以來,e-tron系列中銷量最好的是Q2L e-tron,1-8月的合計銷量為1,562輛。而被寄予厚望的Q4 e-tron首月交付量僅為121輛,相較之下,與Q4 e-tron采用相同平臺的大眾ID.4系列則取得相對樂觀的成績——ID.4X和ID.4CROZZ在今年前8個月的合計銷量突破了5.4萬輛。
Q4 e-tron是首款基于MEB純電平臺打造的奧迪純電動車,售29.99-37.71萬,而同平臺的大眾ID.4 CROZZ僅售18.33-28.33萬,兩者差價近10萬元,但體驗上的差異卻遠少于10萬。
同樣是MEB平臺作為技術基礎,為何奧迪的純電動車連大眾的零頭都不如?其實不用多作解析大家都應該清楚,在現階段的純電市場,傳統豪華品牌的溢價能力已嚴重丟失,在產品尚未有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確實不適合再沿用過去的產品戰略。
賣不好純電動車的不只奧迪一家,寶馬和奔馳也遇到同樣的問題,但放眼整個新能源領域,后兩家卻有著不俗的市場表現。今年上半年,寶馬和奔馳在全球新能源銷量榜中(Clean Technica統計,見下圖)分別位列第5和第6,而奧迪則排在第13,銷量比沃爾沃還低。
原因其實也不難找出,寶馬和奔馳在研發純電動車之余,還投入大量精力去打造插電混動產品,在兩個車企的電動化產品銷量構成中,插電混動車型都占據了較大的比例,目前,寶馬5系PHEV和奔馳E級PHEV已成為國內最暢銷的兩款豪華插混轎車。
在競爭激烈的國內PHEV市場中,寶馬5系PHEV和奔馳E級PHEV這兩款50萬級的豪華轎車依然能占有一席之地。(數據、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豪華車企的電動化轉型,理應以多路徑并存的方式進行,同時絕不能忽略燃油車這個大基盤,但奧迪目前的打法與大眾保持高度一致,都是All-in純電動,押寶單一技術路線,從技術研發到新產品落地都是圍繞純電動車進行。大眾是主流品牌,奧迪是豪華品牌,品牌定位上的區別決定了他們不可能走同一條電動化轉型路線。
小結:
在主流豪華品牌中,奧迪是最早宣布停止內燃機研發的一家,這個看似雄心勃勃的計劃,其實已成為了他們“掉隊”的主要原因:燃油車技術停滯不前,新能源車卻一直難有起色,伴隨而來的,還有主力車型價格失守、新產品競爭力低下、品牌認可度降低……
種種跡象表明,奧迪正在逐漸脫離豪華品牌一線陣營,而從現階段的企業動向看來,奧迪的落后會是趨勢性的,一兩款新車的出現,很難改變當前的現狀。面對如今的市場境況,奧迪應該以更理性的態度對待電動化轉型,在純電產品實現真正突破之前,對現有燃油車給予足夠的重視,同時加強對混動車型的研發,打造一兩款頂梁柱式的PHEV,這也許是挽救危機的最佳途徑。(文|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