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內卷,企業與企業之間內卷,城市與城市之間也在內卷。當自動駕駛商業化的政策障礙正在逐漸瓦解時,在這條賽道上角逐的,不止有自動駕駛公司,還有諸多地方政府。眼下不僅一線城市,不少二三線城市也喊出了2025年建設“自動駕駛第一城”的目標。從地域分布來看,自動駕駛產業布局也大體上是跟隨整車企業地域布局,形成一線、新一線、二三線的梯次結構。那么到底在接下來的幾年里,“自動駕駛第一城”的名號會花落誰家呢?
一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北上廣深,作為老牌的一線城市,早都已經提出了2025年建設自動駕駛產業的具體目標。北京的產值目標是7000億元,廣州是1萬億元,深圳是2000億元,最遲的上海也在日前設下了 5000 億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的 KPI。
北京以亦莊經開區為核心,依托百度、小馬智行、輕舟智航、新石器等自動駕駛方案提供商,建設起了全球首個網聯云控式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特別是百度旗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已經在北京正式開啟無人化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這意味著“方向盤后無人”的自動駕駛服務在中國超大城市首次放開。而北京模式最大的特點還在于“車路協同”方面的領先,示范區內“多桿合一、多感合一、多箱合一”的智能網聯標準化路口建設方案為國內首創。
上海雖然目標發布較晚,但借著整個長三角龐大的汽車產業鏈布局,上海依然有著不小的優勢。上海2021年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上海共計開放615條、1289.83km測試道路,可測試場景達到12000個。截至目前,上海已經向26家企業發放了458張的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資質,位列全國首位。已經有包括上汽、吉利、百度、斑馬智行等20余家汽車、自動駕駛相關企業在滬開放體驗。
而在更南的位置,粵港澳大灣區在廣州、深圳二城的引領下,正在自動駕駛賽道上加速。目前,在自動駕駛領域,廣州有8項全國第一;國內自動駕駛企業中估值最高的小馬智行,總部就設在廣州南沙。廣州已發布開放測試道路202條,雙向里程789公里,發放測試牌照201張。并且,在今年6月底,廣州南沙已經開始率先進行混行試點,即自動駕駛車輛與其他社會車輛混行。
深圳則是法規先行,已經率先對自動駕駛汽車的管理進行了立法。8月,《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這意味著深圳已允許完全自動駕駛汽車合法上路。從產業方面看,深圳不僅有元戎啟行這樣的本土自動駕駛企業,還有騰訊這樣的互聯網頭部企業在深耕自動駕駛。雖然從產值目標看不如北上廣,但如果從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角度看,廣深兩地聯手或將超越北京上海。
新一線:武漢、重慶、長沙、無錫
在新一線城市中,也有不少有潛力爭奪“自動駕駛第一城”的城市。他們主要也都是整車車企,特別是二線車企所聚集的地區,雖然體量沒有北上廣深大,但產業配套也相對完善,特別是不少新能源造車都選擇將總部設在新一線城市。
8月,武漢發布自動駕駛全無人商業化試點政策,允許車內無人的自動駕駛車輛在社會道路上開展商業化服務。武漢是傳統汽車產業重鎮,在被譽為“中國車谷”的武漢經開區,不光有自動駕駛示范區,還匯聚了東風公司、東風悅享、億咖通、東軟睿馳、芯擎科技、華礪智行、??抵锹?、元戎啟行、文遠知行等60多家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企業,并與武漢大學、同濟大學、吉林大學等多所高校建立研發創新平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圈已經逐步形成。
與武漢幾乎同一時間,重慶發布自動駕駛全無人商業化試點政策。山城重慶的復雜地形,是自動駕駛測試的天然“考場”。依托本土的長安汽車,以及到處布點的百度,重慶也已經步入了自動駕駛發展的“快車道”。重慶的永川區和高新區都建有自動駕駛的測試示范區,并且重慶已經創造了國內三個“首個”:一是國內首個L4級自動駕駛開放測試基地;二是國內首個面向汽車行業提供全鏈條試驗檢測服務能力的基地;三是國內首個自動駕駛中巴車示范運營線路。
在8月31日開幕的2022互聯網岳麓峰會上,《湖南湘江新區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示范區行動方案(2022-2025)》正式對外發布。湖南湘江新區將允許自動駕駛出租車進行全無人應用示范、全天候運行,這意味著長沙將成為全國自動駕駛測試道路里程最長、區域最大的城市。雖然相比北上廣深等地產業優勢均不明顯,但在木桶效應下,長沙已經聚集了智能網聯汽車重點關聯企業347家,長沙開始加入這場“自動駕駛第一城”的爭奪戰。
江蘇無錫是近年來在車聯網領域崛起的一座城市。作為首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以及首批“雙智”試點城市之一,無錫深厚的物聯網產業基礎和強大的制造業積淀,給車聯網和自動駕駛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當前無錫已聚集了近300家車聯網及智能網聯汽車相關企業,近65%為智能網聯汽車零部件及自動駕駛相關企業,去年核心產業產值已近300億元??拼笥嶏w智能駕駛總部也已經官宣將落戶無錫。
三四線:德清、滄州、衡陽
與上述城市相比,一些在中國汽車產業版圖中名不見經傳的城市也在蠢蠢欲動,想要在自動駕駛產業上搶占高位。這些城市雖然沒有傳統汽車產業的沉淀,也沒有什么本土的自動駕駛企業,但勝在地理位置和地方扶持政策優越,而且相較大城市而言,小城市實現全域級規?;淖詣玉{駛的難度更小。因此,即便是沒有太大規模的自動駕駛產業,但這些小城市反而可能率先成為場景全覆蓋的“自動駕駛第一城”。
浙江小城德清,因為阿里L4級無人駕駛卡車測試項目落戶當地而引人關注,成為靠自動駕駛成名的縣級樣本。實際上德清政府早在2019年就開始規劃建設全域城市級自動駕駛測試區。與一二線大城市相比,小城市更有優勢進行全域的封閉測試。
河北滄州,這里有國內首個“自動駕駛標準驗證及全域測試示范基地”,而且去年就已經開通了我國北方首條L4級自動駕駛公交車體驗線路。今年,隨著滄州第二批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路網開放,滄州智能網聯測試區范圍將從滄州經濟開發區,延伸至滄州市主城區,成為全國第一個在主城區市政道路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的城市。
湖南中南偏南位置的三線小城衡陽,因為有了蘑菇車聯為其打造智慧交通衡陽模式,極有可能成為全球范圍內規模最大,也是全國首個城市級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項目。蘑菇車聯被視為是自動駕駛行業的一匹黑馬,擁有國內規模最大的高活躍高增長車輛網絡、國內唯一智慧交通路側操作系統及全國最大規模的智慧交通AI云平臺。蘑菇車聯與衡陽的自動駕駛項目投資金額高達5億元。
寫在最后:
不管是以自動駕駛產業的規模和產值來衡量,還是以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程度來判斷,“自動駕駛第一城”這個頭銜無疑都會吸引著眾多地方政府爭奪。上面這些城市,哪個未來會成為名副其實的“自動駕駛第一城”,留待時間驗證。(文/優視汽車 老炮)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本站的立場。